当前位置:临高房产 >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心理健康课评课报告) > 正文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心理健康课评课报告)

2024-11-30 03:08:16编辑:臻房小戚分类:百科大全 浏览量(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

一、确定适合的主题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要有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学生所处年龄段、学段常见的基本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和把握。

2、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心理课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才能使学生获得醉直接的心理经验。

3、要解决学生中真实存在的具体问题。

心理课的主题选择要敢于和善于用心理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讨,解决学生真实存在的具体问题。

4、要了解学生已具备的基础。

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活动,如果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几次重复,实在浪费而乏味。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学习情况。

5、要避免主题范围太大。

6、要避免双主题或多主题。

二、明确教学目标

1、教学设计和实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头脑中始终要以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为主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的选择和设计,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2、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避免太大/高/多/小(低龄化)。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目标越小、越具体清晰、越有针对性就越容易达成;反之,如果目标定的过高或者过多,教师在实践中不好把握,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不能真正指导教学。

3、目标要体现认知、情感、行为三维综合。

4、目标要有层次性。

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课程总目标主题或单元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目标的层次性还体现在目标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递进。

三、辅导思路清晰

辅导思路是整个辅导进程的作战地图,教师教师应当把辅导的基本步骤仔细想清楚,并且要多考虑几种可能出现的学生反馈的角度以及自己应对的策略。

1、教案的编写。

①教案题目

②授课教师单位与姓名

③授课年级

④设计思想(理论依据)

⑤活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⑥活动准备(教学用具、材料,如空白A4纸若干张,彩笔、眼罩、录像资料等。)

⑦活动过程

⑧活动反思

2、活动(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入话题 前提

创设情境 依据

展开讨论 基础

树立样板 手段

联系自我 重点

反馈矫正 目的

总结升华 核心

从逻辑层次上来讲,围绕核心理念,由浅入深,由部分到全体,由人际表层互动到分享互动,由行为层次到情感层次再到认知层次,逐步深化主题,前后连贯一致,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四、时间进度适当

1、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

2、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

3、可以探索上大课。

五、游戏活动有针对性

1、游戏活动是为教学内容与目标服务的。(不提倡但可以纯热身)

2、活动的指导语要清晰(规则明确)

3、活动的秩序管理(活而不乱)

4、活动之后要有分享和总结(热身活动不一定要分享)

5、活动不要太多。

6、活动要难易适度、动静相宜。

7、活动要有合适的场地和设施

六、关于教室的布置

专用教室,少用传统型,多用围圈而坐式,平地,桌椅能移动

七、课件与内容匹配

图片、音频、视频的表达一定要和内容相匹配,烘托内容,突出内容,和内容保持一致,要繁简得当。

八、教师要准备自己

1、心理教师的心理、精神状态

2、心理教师的衣着装扮

评价篇

一、辅导理念的积极正确

1、理念第一,技巧第二;理念会生发出技巧。

2、对相近概念交叉概念的厘清和辨析例如气质与性格、幸福与快乐、兴趣与志趣、鼓励与赞扬。

3、对历史与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和解读

4、对传统文化和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正确观点的反思

二、语言的感染力

讲课的语言不是书面化的、比较呆板僵化的语言,而应当是灵动活泼的、生动亲和的、有感染力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

三、课堂的有序管理。

1、要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做好应对准备。

2、制定团体契约,运用团体动力来牵引和制约学生的课堂行为。

3、选出小组长或设立心理委员,协助教师管理课堂纪律。

4、活动指导语和活动的要求清晰明确,以保证活动“活而不乱”。

5、真诚表扬鼓励,有效运用考评手段。

6、善用截断技术,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7、擒“贼”擒王,争取“刺头份子”的支持和配合。

8、对另类学生要接纳包容,巧妙引导。

9、通过布置课堂作业来调控课堂秩序。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心理健康课评课报告)

心理健康课评课报告

心理健康课评课报告
      
      一、引言
      
      本次评课的主题是“心理健康课”,旨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本次评课活动共有X位教师参与,涵盖了不同的年级和学科。以下是对本次评课的详细报告。
      
      二、课程概述
      
      本次心理健康课程的主题是“情绪管理”,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课程通过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展开,旨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三、教师表现
      
      1. 教师A: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还需加强。
      2. 教师B: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缺乏一定的引导性,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3. 教师C:教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但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略显不足。
      4. 教师D: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但在课堂管理上还需加强。
      
      四、学生表现
      
      1. 学生A: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但在情绪管理方面仍需加强实践。
      2. 学生B:对课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小组活动中有时过于依赖其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学生C: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积极,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但在情绪调节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4. 学生D:对心理健康课有较高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迷茫感。
      
      五、课程评价
      
      1. 优点:本次心理健康课程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认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不足: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有待改进,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实践;部分学生在情绪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训练。
      
      六、建议与展望
      
      1. 建议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3.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团体辅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4. 鼓励教师们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七、结语
      
      本次心理健康课评课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本次评课,我们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努力和进步。希望各教师能够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心理健康课评课报告)》本文由臻房小戚发布于百科大全栏目,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欢迎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