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以前叫什么 乾清宫之前叫什么
1、乾清宫以前就叫乾清宫。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永乐二十年(1422)正德九年(1514)、万历二十四年(1596)3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重修;顺治十年(1653)重建,十三年(1656)建成。康熙八年(1669)十九年(1680)重修。乾隆四年(1739)乾清宫廊内换墁花斑石,二尺三寸见方,共243块。石料采自京郊盘山西北小花山。嘉庆二年(1797)毁于火,并延烧弘德殿、昭仁殿、交泰殿,第二年重建。光绪十六年(1890)曾修缮。
2、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除洪熙皇帝朱高炽外,共有13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宫曾为皇帝大婚洞房。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嘉靖年间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
3、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何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宫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难以高枕无忧。
4、嘉靖年间,宫女反抗皇帝暴虐无道,在乾清宫几将嘉靖皇帝朱厚熜勒死。事败后,宫女或被凌迟处死,或枭首示众。当年为壬寅年,4故史称“壬寅宫变”。嘉靖皇帝此后移居西苑,不敢再回乾清宫居住。
乾清宫前面
乾清宫是紫禁城内体量醉大、等级醉高的建筑,位于乾清宫前殿、太和殿后殿的东路,开间为17间,进深54.36米。其左右有月台,台上设嘉木亭,供奉仁宗御像。在月台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大亭子,分别是三交六角亭和四方形亭。
此外,乾清宫前的广场上有两组宫殿建筑群,分别是宁寿宫区和御花园。宁寿宫区位于乾清宫后左侧,是乾隆皇帝为自己准备的太上皇宫殿。御花园位于乾清宫和宁寿宫之间,始建于明朝末年,是皇家的私人花园。
在建筑特色上,乾清宫前的石雕艺术尤为出色,包括御道上的巨型石雕盘龙石雕、御花园中的白石岩雕等,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