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高房产 >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 正文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2025-03-06 00:24:41编辑:臻房小姜分类:百科大全 浏览量(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不仅威胁到特定个体的安全,还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广泛的影响。

### 概念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核心在于其对社会公众安全的潜在威胁。这种犯罪行为具有公共性,影响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而不是个别特定的个人或群体。

### 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

* 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建设所体现的国家安全利益。

* 公共安全包括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规律安全、避难者行为安全、人员疏散场地安全、建筑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网络安全以及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员疏散等。

* 这些安全领域都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是保障公民人身、公私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

2. 客观要件:

* 行为人已经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且该行为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 客观要件中的危害公共安全,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实施了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为,如暴力犯罪、恐怖活动等;二是实施了危害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如爆炸、放火等。

3. 行为人:

* 行为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 行为人应具有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故意犯罪表现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犯罪则表现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4. 主观方面:

* 主观方面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犯罪行为人则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5. 客体与客观的统一:

* 行为人实施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与客体相一致。如果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与客体不相一致,则不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 犯罪类型

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罪: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犯罪行为。

4.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实施本章规定的犯罪的犯罪行为。

参考条款:

1.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2.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3. 《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

4. 《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

5. 《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不仅威胁到特定的个人,还可能对广大公众造成广泛的影响。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是指采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 破坏交通工具罪:这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

3. 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罪:这是指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进行恐怖活动的犯罪行为。

4.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这是指明知是境外的敌对组织、敌对分子或者间谍组织进行的危害国家安全活动,为其提供财物的行为。

5. 投毒罪:这是指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6. 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等。

这些犯罪行为都严重威胁了公共安全,违反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在中国,对于这些犯罪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等。公众应当提高安全意识,遇到相关情况时及时报警,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本文由臻房小姜发布于百科大全栏目,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欢迎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