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发难数历史典故
"擢发难数"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史记》中的一则故事。此故事发生在秦朝时期,当时秦始皇要求下属将自己头发的数量统计出来,以便掌握国家的人口信息。然而,由于人口众多,统计头发的数量十分困难。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派遣他的官员微子去推行这项任务。微子看到所有的秦国人民都留着长发,于是提出了一个阴险的计策。他命令官员们在所有的城门口放置一个篮子,每个人经过城门时都要弯下腰抓起篮子里的石头,然后放回去。这样,官员们就可以通过收集篮子里的头发来统计人数。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了问题。由于官员们只收集落在石头上的头发,因此只能统计到那些长发人的头发数量。由于“擢发难数”(即难以统计),这项统计任务醉终以失败告终。
这个典故常被用来形容繁杂的人口统计任务难以完成,也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考虑周全,避免盲目行动。
擢发难数的来源
“擢发难数”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原文是:“夫士人不遇时,发声难追;不遇其主,言行无主,固不如发踪指示,举天下不足以为也。”这里的“擢发难数”用来形容事情头绪繁多、纷乱复杂,难以一一列举清楚。
另外,也有说法认为,“擢发难数”可能出自《史记·汲黯传》,其中提到:“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陛下不以为罪,臣愿之;陛下亦不以臣卑鄙,先后言之。臣之愿,愿得毕矣,天下莫己知也,臣之愚,知其不可,而不能自讳。懑然若负石而投河,虽欲竭诚,知其不可,而不能自止。握事者知其浅深,虽趣舍万端,不能辞其责。”这里的“擢发难数”也是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一一说清。
不过,更常见的解释是,“擢发难数”这个成语醉早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枚乘传》,其中有“擢发难数”的表述,用来比喻事情繁多杂乱,难以一一列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