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事件时间表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 北京政变
1861年 衙门成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近代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 中苏签定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年 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
1954年4月至7月 日内瓦会议
1955年 万隆会议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
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8年 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1年春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产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1月 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风暴"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 刘少奇逝世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1年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10月25日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1年7月 基辛格访华
1972年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2年 发表
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 中美建交
1980年 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12日 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
1982年 颁布第四部
颁布和
1982年底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990年 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社会矛盾、以及知识分子的努力等。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和发展趋势:
1.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
- 明清之际,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
- 他们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学问应服务于社会实际,关注国计民生。
2. 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运动:
-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 这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 太平天国运动则进一步推动了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等社会改革方案。
3. 洋务运动:
-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坚持中国传统道德和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 洋务运动期间,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 戊戌变法与帝后党争:
-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尝试,主张君主立宪,推行一系列变法措施。
- 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和保守派的反对,变法醉终失败,但这一事件仍激发了更多的改革思考。
5.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初步建立。
-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成为民国时期政治生活的主旋律。
6.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反对封建礼教和提倡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
- 五四运动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 大革命失败后的思想调整: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策略上进行了调整,从城市转向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8. 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战线: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 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理论。
9. 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想斗争: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与国民党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 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过程也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再到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和革命派的民主共和,以及新文化运动对民主和科学的倡导,都体现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演变与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既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也反映了内部社会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