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工伤死亡能被认定工伤吗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伤死亡案件,仍然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只要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且符合上述条件,就可以认定为工伤。
此外,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因此,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果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突发疾病死亡,且符合其他相关条件,依然可以认定为工伤并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或查询当地的法律制度,以便获得更准确的答案。
没签劳动合同工亡怎么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亡赔偿问题,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来进行处理。以下是具体的赔偿步骤和标准:
1. 确定劳动关系:
- 如果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公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 直接认定工伤。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公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2. 申请工伤认定:
- 在事故发生后,受伤职工应及时进行工伤认定,以确保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 工伤保险待遇的赔偿类目较多:
- 包括治疗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等相关费用。
- 如果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则上述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4. 具体计算:
- 医疗费用:以医院发票金额为准。
- 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天数乘以一定金额(例如50元/天)乘以70%(社保支付)。
- 交通费:按实际发生(社保支付)。
- 停工留薪工资:本人工资乘以停工留薪期(以劳动局鉴定为准)(单位支付)。
- 护理费:住院天数乘以一定金额(例如50元/天)(单位支付)。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等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单位支付)。
5. 特殊情况处理:
- 如果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公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请注意,具体的赔偿金额和程序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当地的法律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