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
崔琰(?-208年),字季章,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将领,出身于汉代显赫的清河崔氏,是东汉末年名士崔寔之子。
崔琰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曾出任过尚书、雍州刺史等职务。他因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而受到曹操的赏识和器重。曹操死后,他跟随曹丕,成为曹丕的得力助手。曹丕继位后,他曾任尚书令,封为清河侯。
崔琰为人忠厚,行事谨慎,深受曹操和曹丕的信任。然而,他性格耿直,常常直言不讳,这使得他在一些问题上与曹操产生分歧。尽管如此,他仍然得到了曹操的宽容和谅解。
崔琰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造诣,他的《述志赋》流传至今,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然而,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却并不如意,醉终因得罪曹丕而被罢免官职。
在三国时期,清河崔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与袁绍、曹操、曹丕等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崔琰作为这个家族的一员,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崔琰是一位忠诚、正直、有才华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由于他性格耿直、直言不讳,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挫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书籍或咨询历史学家。
关于崔琰的基本详情介绍
崔琰(?-208年),字季章,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将领,出身于汉代显赫的清河崔氏,父亲为东汉末年名臣崔寔,母亲为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
崔琰在东汉末年曹操主政时期,应曹操之邀,来到许昌任曹操的主薄(即文书)。他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口才,很快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后来,曹操又任命崔琰为别驾(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长或省长助理),相当于曹操的秘书长。
崔琰在政治上一直支持曹操,并曾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然而,在“党锢之祸”爆发后,他被张俭等人举报其门生故旧依附曹爽,因此被罢免。之后,他投奔袁绍,但并未得到重用。
在袁绍死后,崔琰曾回来拜访曹操,但曹操却让他做马夫,不久又将其杀害。关于崔琰被杀的原因,有说法称是因为他平时喜欢和同僚们谈论政治,引起了曹操的不满;也有说法称是因为他参与了魏国建立后的权力斗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书籍或咨询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