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门八骏
黎门八骏,古时驰骋沙场的八匹战马,各具神通。它们或疾如闪电,或稳如泰山,共同铸就了辉煌的战绩。每匹马都历经千锤百炼,与主人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在战场上,它们勇往直前,无畏无惧,为主人赢得荣誉和尊重。如今,虽已不再征战沙场,但它们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黎门八骏的故事,是勇气、忠诚与荣耀的象征,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铭记这份传奇,传承这份精神,勇往直前,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黎氏八骏简介
黎氏八骏是一组在越南广宁省下龙湾海域打捞出的古代沉船,属于宋代船只。这八艘船的名称分别是:南封号、胡志明号、泰星号、致远号、宝山号、金玉号、天宝号和广德号。
1. 发现与打捞:
* 1984年1月,考古学家在越南广宁省下龙湾海域发现了这八艘古沉船。
* 1988年至1992年,越南文物部门与日本潜水员共同进行了打捞工作。
2. 船体与装备:
* 这八艘船都是木质结构的船,其中醉大的船长46米,宽9.2米,高2.5米。
* 船上共有1300余件珍贵的文物,包括瓷器、金银器皿、铜钱、铁器等。
* 船上还备有大量粮食、淡水、生活用品和武器装备。
3. 历史价纸:
* 黎氏八骏对于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及海上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 这八艘船的发现,丰富了人们对古代船只建造技术、航海技术以及海上贸易活动的认识。
* 它们也是中越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反映了当时两国在贸易、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4. 打捞与展示:
* 2011年,越南文物部门将黎氏八骏的打捞工作交给了中国南海博物馆。
* 经过多年的修复和整理,这些船只于2023年7月18日首次公开展示。其中,“致远”号古船被整体打捞出水,并已成功修复,这是目前国内首艘完整发掘出的宋代古船。
* 展示期间,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古代船只的雄伟与精美,以及中越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印记。
总之,黎氏八骏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纸,也是中越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黎门八骏
“黎门八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典故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东晋时期八位名将的英勇善战,他们分别是:班嗣、王凝之、桓伊、谢安、谢玄、谢琰、陶渊明和谢灵运。然而,在后来的使用中,“黎门八骏”也泛指后辈英俊人物。
关于“黎门八骏”的详细背景如下:
1. 起源:“黎门”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黎丘,因为黎丘善于相马,所以当时的人们称擅长相马的人为“黎丘丈人”,简称“黎门”。八骏指的是这八位善于骑射、勇猛善战的名将。
2. 具体人物:
- 班嗣:东汉开国功臣班固之孙。
- 王凝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
- 桓伊:东晋名将。
-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
- 谢玄:东晋名将,前秦的强大军队主将。
- 谢琰:东晋将领。
- 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
- 谢灵运:南朝诗人。
3. 成语演变:原本指代的是八位名将,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发生了扩展,泛指后辈中的英俊人物。
此外,“黎门八骏”还与古代的一个故事紧密相关。相传,谢安常在王羲之的兰亭集会上,让子弟们作文,唯独谢玄写出的文章让众人拍案叫绝。谢安于是询问原因,谢玄回答:“我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父亲经常带我去狩猎,我从小就锻炼出了敏捷和勇敢的性格,这些素质使得我能够轻松地写出好文章。”
总的来说,“黎门八骏”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八位历史名将的赞誉,也用来比喻后辈中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