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美 审美力 审美特征?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能力是从事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醉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音乐欣赏是如此,所有的审美欣赏均如此。没有审美能力就不可能使潜在的审美对象在意识中呈现,不可能有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所以也谈不上任何审美活动的发生。因此,审美能力在学生审美素养的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
审美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可以被界定为审美形式感,并由此与一般的情感相区分。审美形式感不是只关注对象形式而不顾内容的感受力,而是具有特殊含义的美学概念。首先,审美形式主要不是指审美对象的感性材料或外表特征,而是指审美对象的组织秩序与结构关系。从对象上说,形式之所以具有审美意义就在于它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体现为直观的、蕴涵丰富的审美形式。一堆石头,艺术家可以把它堆成一个艺术品,这里的关键就是艺术家使石头按一种特殊的组织秩序堆起来,这种特殊的组织秩序就是审美形式,作品的意义也由此而产生。
审美特征:
1、审美特征是指对于美的感觉表现醉为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2、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
3、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审美是指什么
审美是一个涉及感知、评价和创造美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它不仅关乎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欣赏,还包括对形式美、社会美、道德美的认知和理解。审美体验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并丰富人的文化生活。
具体来说,审美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感知美:人们通过感官去接触和感受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美。这种感知可以是直接的,比如看到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作,也可以是间接的,比如通过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来体验美。
2. 评价美: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会对所感知到的美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基于个人的喜好、文化背景、社会价纸观等因素。评价美的过程涉及到对美的特征、程度、意义等方面的认知和判断。
3. 创造美:审美不仅关乎欣赏,还涉及到创造。人们可以在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新的美。这种创造可以是对自然美的模仿,也可以是对艺术美的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审美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它涉及到人的感知、情感、认知和创造等多个方面。通过审美活动,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并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