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磨箴规历史典故
切磨箴规是一句古语,意为通过不断的切磋和摩擦来推进学问和进步。这句话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73年,那时候鲁国的大夫季季和孟孙高师都非常聪明,才智出众。季季向孟孙高师请教一些问题,并向他提出挑战。孟孙高师则接受了季季的挑战,并且说道:“切磨触感,以明器物之善恶,则智者相师以触,而愚者相凿以触也。”意思是说,通过不断的切磋和摩擦,像检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一样,聪明的人可以相互学习和进步,而愚蠢的人则只会互相碰撞和纠纷。
通过这个典故,人们传承下来了“切磨箴规”的观念,认为不断地学习,互相切磋和交流,才能提高自己,推进社会进步。
磨刀切刃的意思
“磨刀切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ó dāo qiē rè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事情很容易做到,毫不费力。它通常用于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容易完成,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或努力。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钱谦益的《复李叔则书》:“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聊斋诗文,聊以自娱,磨刀切刃,仅足自保。”在这里,“磨刀切刃”被用来形容写文章时的轻松和容易。
此外,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强调事情的容易程度。
请注意,“磨刀切刃”中的“切”字应读作qiē,而不是rèn,这是一个常见的易错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