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解释的规定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解释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关于办理泄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以下是该《解释》的主要内容和规定:
### 《解释》的制定背景
为依法惩治泄密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解释。
### 《解释》的主要内容
1. 主体与客体:
* 主体:一般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人。
* 客体:国家秘密。
2. 客观方面:
* 行为人实施了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并且情节严重。
* “情节严重”通常包括: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两次以上、或者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三次以上。
* 在特定情况下,即使泄露的国家秘密未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但具有其他严重情节,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如:造成严重后果、重大经济损失或恶劣社会影响等。
3. 主观方面: 行为人应出于故意。
4. 客体要件:侵犯的是国家保密法规定的保守国家秘密制度的实施。
5. 行为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6. 以其他形式泄露国家秘密: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通过电磁波等方式间接传播国家秘密。
7. 明知或应知而使用或披露:明知是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的国家秘密,仍使用或披露的,同样构成犯罪。
8. 单位犯罪责任:若单位为犯罪主体,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 《解释》的适用范围
该《解释》适用于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且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 结论
《解释》为打击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适用标准,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对上述问题有疑问,建议咨询律师及相关专业人士。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立案的是什么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立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主体:一般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 客观方面:在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且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有证据证明不应知悉者应当知悉的情况下,仍然实施泄露行为。
4. 客体: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立案标准包括:
1. 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以上的;
2. 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以上的;
3. 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的;
4. 向境外组织、机构、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
5.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6. 多次或者对多人以上进行泄露国家秘密的;
7. 虽然未达到情节严重,但泄露国家秘密已经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8.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参考条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