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文化有哪些?
中国
中国二字有京城、京师的意思。醉早这样用中国一词的是《诗经.大雅.民劳》,据说是用来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意思是说想在京城中给孟子盖间房子而已。
中国一词也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政治名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在我国古代社会前期,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要比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发达得多,因此被视为"中华正统"。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习惯把自己和黄河流域的政权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中国",而自己是"蛮夷"。
华夏
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的意思是"荣","夏"的意思是"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被称为诸夏。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脚印,丈量后受孕,怀胎十二年生伏羲。有人认为,这就是中国人以"华"自称的原因。"华夏"既可以指民族,也可以指地域。从民族上说古人将华夏与蛮夷对称,以文化和族类作为区分的标准,"华夏"指的是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广泛意义的汉族。从地域上说,"华夏"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也就是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流域,后来又扩展到我国的全部领土,于是成为我国的古称。
九州
"九州"原是虚指,是"全国"的意思,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为九个大的行政区域。
"州"字是个象形字,像河流环绕的高地之形,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州"字的本意应当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上,因此"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九"字有两种含义:一是确指,一是虚指,表示很多。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从这个概念推而广之,可以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相当于"天下"、"四海"。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这九个行政区划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增加了并州、幽州、营州。
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是中国的别称。与"神州大地"意思相同。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战国齐人驺衍(一作邹衍)创立"大九州"学说,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以借指中原或中国。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此又天下万国凡有血气者莫不皆然,非直吾赤县神州之民也。"
五岳
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在中华文化中,五岳的意义超越了作为山本身的地理意义,而具有深厚的文化价纸。古代帝王附会五岳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以此作为权力的象征。唐玄宗、宋真宗封五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尊五岳为神。五岳风景秀美,并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其中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
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南岳古镇有一座佛教古寺祝圣寺,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建立清冷宫佘礼舜帝。华山也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姿容绝世,通晓音律,一夜在梦中与华山隐士萧史笙箫和鸣,互为知音,后结为夫妻,乘龙跨凤来到华山。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绝望中只好建祠纪念。恒山以道教闻名,被称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茅山道的祖师大茅真君茅盈曾在汉代入山隐居修炼几年,八仙的之一的张果也曾在此修道。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汇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少林寺、少林寺塔林、北魏嵩岳寺塔、汉三阙、汉封"将军柏"、告城元代观星台。
中国地理文化概述
中国的地理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融合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以下是对中国地理文化的概述:
### 一、地理环境
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其中,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而长江、黄河则以其奔腾不息的水流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2. 气候条件:中国气候类型齐全,从北寒带到南热带,从湿润区到干旱区,各种气候条件应有尽有。这种气候多样性为各类生物的繁衍和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3. 水文特征:中国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不仅滋养了华夏儿女,还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 二、地理文化
1. 山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之美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文人墨客常以山水为伴,寄情山水,抒发胸臆之情。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以山水之美为背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2. 风水文化: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地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合理布局建筑和墓地,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这种文化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为现代建筑设计和居住环境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3. 地域文化: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例如,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以小麦、玉米为主,而江南水乡则以水稻种植为主。这些地域文化差异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
### 三、地理与人文的交融
1. 历史遗迹:中国各地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这些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2. 民俗风情: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也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人们养成了穿厚衣、喝热饮的习惯;而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人们则更喜欢饮用清凉解暑的饮品。
3. 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长江流域的农业发达,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沿海地区则凭借其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文化是多元且丰富的,它既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